就的部首是什么 就部首是什么偏旁
诠释
“文”字乃古时的象形字。看它何其似人,如一位身姿雄壮的壮年汉。你看那甲骨文①,不就犹如直立的人形吗?上端形似头颅,两旁舒展的则是双臂,下方为,胸前装饰着古朴美观的花纹。
金文②在形体上与甲骨文颇为相似,只是胸前的花纹更加精致。小篆③则简化了胸前的花纹部分。到了楷书的④阶段,虽然已看不出明显的人形特征,但它的文化内涵却更为丰富。
“文”字的本义即指在古人的胸前所刻划的花纹。如同《庄子》中的记载:“越人断发文身”,意指越地的人们有剪短头发并在身上刻画花纹的习惯。
这种花纹形状引申出“文字”之意,比如那古老的甲骨文,其形近于花纹。再从“文字”引申为“文章”,如李贽在《焚书·童心说》中所述:“诗何必古选,文何必先秦。”这里的“文”便是指代“文章”。“文章”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,读之需细致分析。
“文”字也是部首字。旧辞书中许多由“文”字作为部首组成的字多与花纹有关,如“斐”、“斑”等字。
——左民安《汉字的细腻解说》
拓展阅读
说文解字中的象形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文,错画也,象交文之形。”段玉裁注解道:“错当作逪,逪画者是流畅的绘画线条。”徐灏段注笺释:“‘文’字像分理交错的样子,因此被用作文字的称呼。《左传》中提及‘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’,即指这种分理交错的纹理。”
分理即指可以区分的纹理、有界线的线条。在古代的文献中,如段玉裁的《说文解字注》、桂馥的《说文解字义证》等,均有对“文身”习俗的描述。例如,《齐策》中提到的“文车二驷”,指的是彩绘过的车辆。
朱芳圃在《殷周文字释丛》中指出:“‘文’即为文身之文,象征着人的正面立形,胸前的刻画之文饰。”这揭示了“文”字的原始含义与初民的纹身习俗有关。
于省吾主编的《甲骨文字诂林》中的“文”字条后,姚孝遂按语也提到:“朱芳圃对于‘文’字本义的解释为‘文身’之文是可信的。”由此可见,“文”字原始的形象便是描绘出正面立的人形以及其胸前的装饰性刻画。
——李学勤《字的源起与流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