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似比邻的软件 比邻app改名叫什么


今年六月,比邻社交平台宣布成功融资1500万美元的A轮资金,同时正在努力解决一个历史遗留的难题: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情况下,如何保证匹配的质量。原来其随机匹配系统有时会出现多男性与少量女性用户的情况,如今系统更新中新增了选项,用户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只与女性用户匹配。

对于比邻社交的定位,人们往往将其视为“陌生人社交”或“寻求即刻交流”的平台。但当深入探究其发展脉络时,我们不禁要问:为何它不加入如LBS(基于位置的服务)等当下非常受欢迎的功能?比邻究竟有何独特的发展理念?

在产品更新的重要时刻,团队特意留下悬念以引起外界的好奇。经过与刘进龙的深入交流,我们得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产品的未来发展路径。刘进龙表示,他们团队对产品有着深远的构想,并付诸实践。这让我觉得其团队的愿景和行动都充满活力和创新性。

刘进龙及其团队已探索出比邻的最终形态。尽管他们未直接给出具体细节,但通过现有的产品特征,仍可概括出几个关键词:

P2P互助与草根明星——他们的产品最初以刺激、新鲜的陌生人电话社交为最大卖点。团队并未止步于此。他们根据用户反馈,将用户需求进行包装和设计,形成了如今产品上的“超能力”标签,如“教男生打扮”、“教做饭”等。这些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,以满足更细致的需求。

他们明白,单纯刺激和新鲜感并不能维持用户的长期粘性。他们希望“超能力”标签能成为连接用户与生活的桥梁。团队发现,许多用户拥有特殊技能或专长,如懂星座、擅长倾听等。甚至有一位用户的标签是“专业被骂”,他乐于帮助他人并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。还有用户喜欢讲故事或提供情感支持。

娱乐与平台的融合——比邻的形态正在向用户生活本身延伸,并可能产生后续服务。这类似于早期微博,当专业技能人士入驻时,会引发用户争相关注和互动。团队认为这种产品形态不仅可以链接到用户的生活,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服务,如微博电商等。

刘进龙强调,他们将保持产品的“大众扁平化”形态,不会刻意造星,而是让特别受欢迎或受信任的用户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曝光。他们明白电话形式的沟通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真实性,并避免了“公众平台”的一对多情况。他们希望提供的消费模式是“体验式消费”,即使不确定具体的商业模式何时形成,但他们已走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对于功能的选择和添加,比邻有着自己的坚持和理念。他们不盲目追求功能的丰富性,而是注重产品的核心价值和长远发展。刘进龙坚定地表示:“因为这和我们未来的产品形态不符。”他们认为在产品的某个阶段需要做好心理准备,抵住诱惑,专注于核心价值。

在围绕“陌生+有趣+互助”的核心理念下,比邻做了很多尝试。比如两人若未立即关注,下次通话需再次申请;还有类似于nice的标签功能等。他们还提出了“通话+随身”的概念。其他陌生人应用如陌陌、Whisper、秘密等的成功告诉我们,用户期望的是无负担的交流。一对一语音的门槛究竟有多高?这成为了他们持续研究和优化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