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与霜的区别


近日,寒冷的天气为我们的菜园带来了一层独特的景象——冰封的叶子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混淆了冻雨与雨凇的概念,但它们并非同一事物。

关于冻雨与雨凇的科普时间

那么,何为冻雨?何为雨凇呢?

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。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℃却未冻结的过冷却雨滴。当它触碰到树枝、电缆、屋顶等表面温度低于0℃的物体时,会迅速结成晶莹剔透的冰层,气象学上将其称为“雨凇”。

探讨其形成过程与预防灾害的方法同样重要。

在我国北方,冻雨被称为“地油子”,而在南方部分地区则有“下冰凌”、“天凌”或“牛皮凌”的称呼。

冻雨是一种天气现象,而雨凇则是冻雨所产生的结果,有时会成为一种灾害或美丽的景观。

要了解的是,我们的大气层结构在产生雨凇时会有特殊的分布。这通常涉及到“冷—暖—更冷”的三层结构,即“过冷却雨层—暖层—冰晶层”。

具体来说,雨凇的形成往往源于5500米高空中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冰晶云层中的雪花。这些雪花在下降时遇到3000米处高于0℃的气层,使它们从“冰容”转变为“雨滴”。当这些雨滴以重力加速度下降至1500米以下的近地层时,如果温度再次低于0℃,它们便在物体上冻结,形成雨凇。

冻雨过后,除了常见的雨凇外,有时还会出现雾凇的美丽景象。

雾凇的奥秘

雾凇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自然现象,通常积聚在树枝等物体上,被俗称为“树挂”。它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冰雪美景。

实际上,雾凇是霜的一种形式,由温度低于冰点的物体上的冰晶沉积而成。当过冷水雾(温度低于零度)遇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,便会形成雾凇。

雾凇分为两种类型:晶状雾凇和粒状雾凇。晶状雾凇是在风速较大、温度较低时,过冷却水滴在物体迎风面冻结形成的;而粒状雾凇则是在过冷却水较少的情况下,通过冰晶凝华增长而形成的。

'气象科普'与您同行

订阅号:qxkpw2014

我们专注于气象科普内容,不涉及时政与财经话题。我们的目标是:有趣、有料、有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