鲫鱼的读音 鲫鱼的正确拼音是什么
探秘鲫鱼之名由何而来?它的称谓背后又蕴藏了哪些故事?
鲫鱼还有一个别称——“鰿”,背后流传着丰富的故事。
当我还年仅五岁的时候,随同姐姐进入树林,曾经目睹在树林边小河中用蝴蝶网捕获了几条活跃跳跃的短短鱼,姐姐告诉我这便是鲫鱼。
小学时期,我在姐姐的语文课本中读到了《庄周贷粟》,这才得知鲫鱼也被称作“鲋”,然而其中的缘由却令我费解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翻阅了几本书籍,发现其中《淮南子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月虚而鱼脑减,此鱼游动时能吹出如星般的泡沫,因而有了鲫和鲋的称呼。”
而鲫鱼还有一个别名“鰿”,也同样蕴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鲫鱼性格温和、胆小,连水中的影子都令它感到害怕。它的谨慎使得在面对美食时也会再三观察后方才。如同陆游的爷爷陆佃在《尔雅翼·鲋》中所描述:“鱼之美者,洞庭之鲋。鲋即今之鲫鱼。”
虽然鲫鱼的体型相对较小,但并不影响其美味的口感。它的肉质厚实且鲜美,这也是为何无论古今,鲫鱼都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。即使在宋朝时期,虽然有人认为“鲋”为小鱼,但事实上鲫鱼的体型一直如此,最大也不过二三斤。
如今,我们所见的河鲫鱼愈发小巧。能够钓得半斤重的鲫鱼已算是大收获了,而大多数的鲫鱼只有一两重。
尽管陆佃曾说鲫鱼“性不食钓”,显示出它在古代的垂钓难度就较大,但这也无法阻挡人们对其的喜爱。鲫鱼虽非垂钓的最佳选择,却是钓鱼人常常追逐的目标。无论东西南北,一年四季都能见到人们为钓鲫鱼而忙碌的身影。
在古代文献《尔雅翼·鲋》中进一步描述了鲫鱼的特性:“鲋即今谓之鲫鱼,其味最美。吴人常以菰制作羹,以鲤鲫制成鲙,称之为金羹玉鲙。这种鱼体型虽小却耐寒,最大的也不过二三斤。”
由此可见,自古以来,鲫鱼的体型就未曾有过大的变化。即便如此,它的美味依然无法被忽视。常与鲤鱼一同被用来制作生鱼片,“鲤鲫为鲙”,尽显其美味。
制作生鱼片的鲫鱼也有讲究。流水中的鲫鱼更适合用来做鱼生,而稳水中的虽也不错,但在口感上稍逊一筹。这一点古人早已明白,如杨備引述韩愈的“江鱼不池活”来阐释这一道理。
“现今生活在流水中的鱼,其背上的鳞呈白色且味道鲜美;而生活在静止水中的鱼,其背上的鳞则呈黑色且味道不佳。这也是一个验证。古诗云:难道吃鱼一定要选择河中的鲂鱼吗?流水中游动的鱼,其品质自然与众不同。”这段描述出自《宋史·艺文志·恩平郡谱》。
《宋史·艺文志·恩平郡谱》中还有更多关于鲫鱼的描述与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与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