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什么所什么 各什么所什么的成语


一、文学常识

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他是思想家、教育家。本文节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其主要内容是阐述“性善说”,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。人的内心都有恻隐、羞恶、恭敬、是非等情感,这就是“本心”。

二、朗读节奏

根据文中内容,划分合适的朗读节奏,如:

1. 二者/不可得兼,舍生/而取义者也。

2. 所恶/有甚于死者,故/患有所不避也。

理解性默写

(1)本文的中心论点是:义重于生,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,应舍生取义。

(2)体现“性本善”思想的句子是: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。

(3)孟子认为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:人所渴望的不仅仅只是生命,更是有超越生命的东西。

(4)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:为名利所动,违背内心真正的想法。

2.梳理行文思路

本文首先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“生”与“义”不可兼得的中心论点。然后进行逻辑推理,从正面和反面进行论证。正面论证中,通过列举各种情况来强调义的重要性;反面论证则假设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可能做出的背离原则的行为。

课内外对比阅读

[甲]文与[乙]文对比阅读解析

(一)解释下列加点字(4分)

(1)乡为身死而不受(乡:从前) (2)是亦不可以已乎(已:停止)

(二)关于“失之而不惧”中“之”的用法与其他相同项的解释

答:与乙文“失之而不惧”中“之”的用法相同的是C项“学而时习之”。

(三)翻译下列句子(4分)

(1)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(翻译: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?)

(2)善哉,回之意!(翻译:颜回的志趣很好呀!)

(四)回答问题(5分)

(1)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,例如通过对比贫穷与富贵的选择、生与义的取舍等,来强调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应坚守道义。

(2)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。甲文强调坚守道义和本心,乙文则强调坚守自己的志趣和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