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诗
唐诗与宋词,犹如我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,千百年来,它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照耀着文化的天空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朝代更迭,才子辈出,无论是在明清的鼎盛时期,还是在今日的现代社会,诗词文化已然深深融入了儿女的血脉之中,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。
即便我们对唐诗宋词的了解有限,但总有那么几首诗篇,我们耳熟能详。当我们思念远方的亲人时,总会想起李白那句脍炙人口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。
当爱情让我们辗转难眠时,柳永的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便浮现在心间。而当我们事业有成、喜极而泣时,孟郊的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又让我们不自觉地吟唱出声。
诗词之美,既在于其温柔婉约,又在于其豪放洒脱。在众多诗词大家中,有一位特别的人物引人注目。他虽非帝王将相,却被后人尊称为“千古一帝,千古一相”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。
翻阅苏东坡的诗词,便能窥见其性格一隅。他豪放豁达,即使在人生的低谷中,也能寻得生命的真谛,勇敢地迎接未来。例如,在遭遇“乌台诗案”后,他被贬黄州。一次春日出游时,突逢暴雨,苏东坡却不以为意,边走边吟出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千古名句。
公元1071年,苏轼与王安石意见分歧,主动请求离开。在游历江南时,他到访金山寺,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奇特的一首诗——《题金山寺》。此诗描述了金山寺从夜晚到日出的景色变换,展现出他内心的舒适安闲。苏东坡笔下的众多诗篇中,这首诗虽好,却非其绝唱。
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在于,它既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倒着读。正着读是日出的景象,而倒着读则展现了夜晚的景色。正读时,我们感受到的是清晨的潮涌、远方的渔舟、的宁静和清泉的流淌;倒读时,则呈现了夜晚的明月、远方的渔人、碧峰之间的轻鸿以及雪浪暗潮的壮丽景象。
苏轼的这首回文诗堪称一绝。在诗词创作中,回文诗难度极高。它不仅要求平仄押韵、语句通顺、有内涵、语法悠扬外,更要求不论正读还是倒读都能保持意境的高远深邃。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还是美感上都是经典之作。这也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造诣之深厚和其大文豪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