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商


中国跨境电商在美新气象:低价竞争下的机遇与挑战

过去一年,中国跨境电商如春雨般渗入海外市场,从上海黄浦江边到波士顿查尔斯河畔,都能感受到其蓬勃发展的气息。怡晨,一位从亚马逊中国离职赴美留学的女孩,对这种变化有着深刻体会。

在美国,怡晨发现,除了Amazon、Ebay等老牌电商平台,SHEIN、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也备受欢迎。高通胀和生活成本压力下,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着她和同学们频繁使用这些平台。

跨境电商繁荣的背后,也弥漫着低价竞争的硝烟。从图文到直播,低价一直是引流利器,但也压缩了中间商的利润空间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-VCG41N1172681671

为了打造独特货盘,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开始积极拥抱原产地,与工厂深度合作,中国产业带的价值因此备受关注。

对国内中小企业而言,这是一次“绝地反击”的机会,但同时也意味着痛苦的磨合。

中美电商体验差异明显

怡晨发现,相比线下购物,美国同学更偏爱逛超市。而她自己则更习惯网购,常用的APP有Amazon, SHEIN和TEMU。

对比中美电商体验,怡晨认为国内APP客服效率更高,物流也更快。物美价廉的产品仍然是吸引他们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原因。

“中国制造”商品在怡晨的日常消费中占据较高比例,她也认为中国制造的品质更胜一筹。

通胀压力下,消费者寻求“平替”

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北美市场的快速发展,一方面得益于美国较高的消费水平,另一方面也源于消费者对通胀的担忧,更加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。

亚马逊、SHEIN等平台的财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,尽管面临经济压力,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-VCG41N675577256

低价竞争加剧,全托管模式兴起

业绩增长的背后,是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。SHEIN和TEMU之间的诉讼案,正是这种竞争的缩影。

为了应对挑战,SHEIN依靠柔性供应链和小单快返模式,TEMU则推出了全托管模式,两种模式都依赖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基础。

全托管模式下,卖家只需负责备货、发货和补货,其他环节均由平台完成。这种模式对想要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中小企业和工厂颇具吸引力。

机遇与挑战并存,产业升级是关键

尽管全托管模式存在风险和挑战,但其背后的供应链优势和对接海外需求的模式创新,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专家指出,制造企业需要抓住机遇,提升产品品质,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并与平台深度融合,打造“低价、高品质、快速迭代”的产业品牌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-VCG4186206486

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。宁波跨境电商协会秘书长谢尚伟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全托管模式的流行,意味着跨境电商平台越来越关注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,即能否找到业务。

过去,平台方侧重吸引贸易商入驻,而现在更希望工厂直接入驻。这一转变的背后,是平台方希望摆脱对中间商的依赖,降低成本,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。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:当利润被压缩到极致时,平台和工厂如何生存?

面对压力,跨境电商平台开始出现分化。除了亚马逊等综合性平台外,专注于细分市场、提供更精细化本地服务的平台也开始涌现,形成综合性和本土化并存的格局。

国内产业带的价值日益凸显。如何将平台方与产业带高效衔接,构建B端和C端之间一致的话语体系,实现跨境供需的高效联动,成为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新课题。

为了寻找优质工厂,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内产业带。拼多多、速卖通等平台均推出了面向产业带的招商计划,商务部也提出了发展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。

这种模式的落地也面临挑战。以SHEIN为例,其“小单快反”和全托管模式对企业的生产效率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,一些企业对此仍持观望态度。

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与国内有所不同。除了综合性平台,专业性强的独立站也备受青睐。如何打造差异化的产品,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,吸引海外流量,是跨境电商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归根结底,价格优势并非长久之计,跨境电商平台需要不断创新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