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产业新信息 光伏属于什么行业
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,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由于高额的债务,许多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挑战,行业洗牌加剧,未来的前景变得愈加不明朗。
根据Wind光伏指数的数据,到2024年6月底,光伏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2.25%,相比于2023年底的59.85%,增加了2.4个百分点。光伏行业内主要企业的负债均值接近328亿元,这反映出行业深陷债务泥潭。
截至2024年6月底,光伏行业的139家公司总负债规模已达2.24万亿元,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7.03%。如果将非上市企业及排队IPO的公司计算在内,光伏行业的负债可能超过2.5万亿元,令人担忧的是,全行业面临着6400亿元的资金缺口,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。
多家企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出巨额亏损,行业洗牌自去年开始已持续三个季度,许多企业面临“撑不住”的困境。那么,行业的高负债问题究竟集中在哪些环节?行业何时才能触底回升?又有哪些企业可能会在这场危机中被淘汰?通过分析行业的半年报,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洞察。
高负债现象:一体化企业和下游成重灾区
根据华夏能源网的统计,119家光伏企业中,截至2024年6月,资产负债率超过70%的上市公司有29家,较2023年底增加了6家。这些企业中,22家在上半年经历了资产负债率上升,平均增幅超过5%。
在这29家高负债企业中,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占据了18家,资产负债率最高的甚至达到175%;相较之下,辅产业链企业仅11家,负债天花板为81%。不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负债程度,主产业链的情况更为严峻。
一体化发展企业的高负债问题尤为突出。当前,主要一体化巨头的资产负债率基本都在60%以上,且规模越大、负债越高的趋势明显。天合、晶科和晶澳三家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%,分别为74.73%、73.17%和70.95%。尽管隆基和通威的资产负债率为59%和67%,但负债总额依然名列前茅。
通威以1332.85亿元的负债居于行业首位,天合紧随其后,以1046.23亿元位列第二,而隆基和晶科则分别以940.42亿元和911.13亿元的负债紧跟其后。即便是负债相对较低的晶澳,其负债规模也达到851亿元。五大巨头的总负债已超过10万亿元。
其他一体化企业,如东方日升和阿特斯,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.16%和66.03%,负债规模达362亿元和421亿元;爱旭的资产负债率为79.5%,负债292亿元;合盛硅业则以62.48%的资产负债率和549亿元的总负债面临压力。即便是一些三线企业,如弘元绿能,其负债也都在百亿规模。
组件电池端的企业同样面临严峻的负债挑战。其资产负债率排名前列的企业均超过100%,如ST嘉寓、ST中利和金刚光伏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175.17%、111.61%和107.77%。这表明,组件电池端企业的债务压力不容小觑。
在上半年,组件电池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上升,嘉寓的增幅达到15.94%,泉为科技和金刚光伏分别上升了9.23%和8.76%。相比之下,硅棒和硅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相对较低,多数集中在50%-60%之间,这显示出其债务压力小于下游企业。
债务危机的根源:亏损与隐患
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深度洗牌之中,行业的高负债情况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困境。数据显示,119家光伏企业中,有77家归母净利润负增长,而43家出现亏损。亏损范围的扩大,表明行业的挑战正不断加剧。
某光伏大厂高管表示,企业的债务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主动选择的结果,新增的贷款主要用于偿还到期的中长期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,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。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,企业的偿债能力正在下降。
以一体化企业为例,隆基绿能亏损52亿,通威股份亏损31亿,连以稳健著称的晶澳科技也亏损超过8亿元。组件电池端企业中,除少数几家盈利外,其余大多陷入亏损。
回顾过去三年的行业发展,可以看到,组件电池端是主产业链中压力最大的环节。由于大量跨界企业进入,造成了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的产能过剩。到2023年底,这两个环节的产能已超过900GW,而市场同期的需求仅为525GW,形成近乎一倍的过剩。在这种情况下,市场无法消化的产能造成了企业的巨额亏损。
一体化企业的债务危机愈发严重,尤其是在整个产业链均未盈利的情况下,企业面临出货越多、亏损越重的尴尬境地。大量存货减值,进一步加剧了亏损。企业普遍存在的上下游占款问题,导致多家企业的占款高达数百亿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债务自然不断上升,企业的财务状况愈发严峻。
行业洗牌:谁将被淘汰?
在债务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,行业风险开始暴露。到2024年6月底,光伏行业的资金储备与负债之间的缺口达6430.79亿元,较一季度扩大了67%。87家企业的资金储备已无法覆盖其债务。
若亏损持续,行业必将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。哪些企业最有可能被淘汰?无疑是那些负债率高且无力扭转局面的中小企业。这类企业分为两种:一是主业经营不善、依赖行业热度的跨界企业;二是经营状况持续不佳的光伏企业。前者在技术和资金上均处于劣势,而后者则是被行业热潮掩盖的经营问题一旦暴露,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加巨大。
例如,爱康已退市,嘉寓、中利和金刚光伏则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,泉为科技正遭遇诉讼,麦迪科技也在剥离光伏资产。它们的退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
光伏行业协会近期召开会议,强调金融机构将支持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。一体化龙头企业虽然负债高,但由于其市场影响力,获得金融支持的可能性更大,有望顺利度过这一轮危机。
相比之下,一些中型企业的前景堪忧,诸如润阳股份、双良节能和弘元绿能等。这些企业虽原本聚焦于某一环节,但随着行业的变化,纷纷尝试一体化布局,然而大量投资尚未回报就遭遇洗牌,使其面临“两头挤压”的困境。
润阳股份因资金紧张,盐城基地已停工,并与通威洽谈收购事宜;双良节能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1.51%;弘元绿能的上下游占款亦远高于其现金储备。除此之外,组件龙头一道新能也传出可能寻求收购的消息,尚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