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弦的拼音,弦什么时候读xuan


课前预习内容

一、作品概述

此文是史铁生在1981年所写,当年发表于《南风报》,时年30岁。史铁生在年轻时经历了插队、病痛与母亲的离世,绚烂的青春中遭遇了生命的低谷,但他仍坚韧地活下去。本文正是他为了纪念因病早逝的母亲而作。史铁生(1951-2010),生于北京,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,与疾病抗争多年,创作了众多广为人知的优秀文学作品,如小说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、《命若琴弦》、《务虚笔记》,散文《我与地坛》、《合欢树》、《病隙碎笔》等。

知识重点

一、字音词义详解

瘫痪:因功能受损导致身体部分或全部丧失运动能力。

暴怒:极端愤怒的情绪表现。

沉寂:①十分安静;②消息全无。

侍弄:①经营照料(如庄稼、家禽等);②摆弄、修理。

憔悴:形容人瘦弱,面色不佳。

央求:恳求别人做某事。

絮叨:①啰嗦地说话;②形容说话啰嗦。

诀别: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。

淡雅:素净雅致,不浓艳。

高洁:高尚纯洁的品质。

烂漫:①颜色鲜丽;②形容人坦率自然,不做作。

翻来覆去:反复地做某事或来回翻身。

喜出望外:遇到出人意料的喜事而非常高兴。

二、文章结构与主题概览

文章分为四个部分:

第一部分(第1-2段):描述母亲在病重时仍鼓励“我”积极面对生活。

第二部分(第3段):当“我”答应母亲去看花时,母亲感到非常高兴。

第三部分(第4-6段):母亲病情恶化,临终前仍牵挂着“我”和妹妹。

第四部分(第7段):妹妹带“我”去看花,完成了母亲的遗愿,“我”也明白了母亲未说完的话的含义。

三、文章鉴赏与解读

1. 通过描写“砸玻璃”和“摔东西”等细节,具体展现了“我”双腿瘫痪后的内心痛苦和情绪波动,同时也用“我”的暴怒无常来衬托下文母亲的坚韧与顽强。

2. 母亲“悄悄地”“偷偷地”行为表现了她对“我”的理解与关爱,她希望“我”能够恢复平静并重新找回理智。

3. 通过侧面描写母亲喜欢的花在“我”瘫痪后都死了,突显了母亲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顾“我”身上,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。

4. “好好儿活”是母亲对“我”的深深期望与鼓励,希望“我”能够珍惜并热爱生命,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。

5. 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因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,是母爱的集中体现,也是“我”新生活的象征和母亲愿望的达成。通过反复描写看花的过程,“我”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懊悔之情。

6. 结尾处的“好好儿活”运用反复的手法,结构上首尾照应,内容上则表现了“我”对母爱的理解与感激之情,也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与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