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然和仍然的区别 居然竟然什么意思


关于开悟的探求

关于开悟,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,但真正能说清其含义的人却寥寥无几。

多数人将开悟视为一种神秘莫测的境界,误认为开悟者定能神通广大,或是能预知未来,或许便成圣成佛,如同王阳明、释迦牟尼那般非凡之辈。

开悟并非如此玄之又玄。它更像是一个人从混沌中逐渐清醒,突然看透了事物的真实面貌。事实上,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开悟。

在讨论开悟的界定问题时,我认为印光大师的描述尤为精辟。他指出,开悟的人与未开悟的人,其外在的修持可能相同,但心念却截然不同。

在《印光大师》中,有这样一段描述:悟后之人,心境如,无论外界如何变化,内心都保持清净。而未悟之人,心境则如波涛翻滚,随外界环境而动摇。

尤其是那句“须知悟后之人,与未悟之人,其修持仍同,其心念则别”,更是道出了开悟的核心。印光大师强调,开悟与未开悟的差别在于心念,而非行为。

开悟者并非天神下凡,他们依然要过平凡的生活,但他们的心境已大不相同。

开悟者对境的态度与未开悟者迥然不同。未开悟的人常被环境左右,心随境转,而开悟者则如一般,照见万物而不留痕迹。例如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,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。

开悟者对事物的执着程度远低于未开悟者。未开悟者常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,而开悟者则能做到心如止水。就像赵州禅师那样,无论他人如何评价他,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。

开悟者对因果的认识更为深刻。他们深知一切行为皆有因果,故而谨慎。而未开悟者往往不信因果,行为放肆。

最后一点是利他的心量。未开悟的人做好事常带功利心,而开悟者则是无私地利益他人。如稻盛和夫一生都在践行“敬天爱人”的思想,把员工的福祉放在首位。

其实,开悟与否真的只是一念之间。但这一念之间的差距却是如此难以跨越。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未能开悟,而有的人则在一夜之间大彻大悟。这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心境的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