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足和什么有关?


续谈汉字之源,深入剖析“足”部的汉字,提及“蹏”和“跟”二字。在这两个字的背后,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时代文化的积淀。

1、谈及“蹏”字。读音为tí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是:“蹏,足之别名。”源于形声造字法。更古之时的文字学者段玉裁在其所注的《说文解字注》中提及:“蹏,俗作蹄。”这表明“蹏”在民间常以“蹄”字出现。

(附注:关于“蹄”的图像或历史典故)

在文字学史中,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。据传,黄帝的史官仓颉,见鸟兽之迹后创造出汉字。这其中,就包括了“蹏”字的创造。提及“仓颉造字”,常常会与这个“蹏”字联系在一起。

在古代文献中,“蹏”的本义指的是牛、马等动物足部角质化的部分,即其脚。在《淮南子·兵略》中,就运用了“蹏”的这一本义:“凡有血气之虫……有蹏者趹。”强调了动物脚部的特性和功能。

“蹄”不仅是“蹏”的异体字,在现今的文献中,更是常用字。比如《孟子》中提到的“兽蹄鸟迹”,形象地描绘了飞禽走兽的踪迹。

除了本义外,“蹄”字还有多种用法。如用作量词,表示兽蹄的数量;在古代文献中,它还指代捕兔的工具“兔网”;甚至还有用作姓氏的记录。

关于“蹏”的小篆写法,如图像所示。

2、再谈“跟”字。读音为gēn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为:“跟,足后之部。”它也是形声字构造。

(脚后跟示意图)

从字义上看,“跟”指的就是脚后跟。在《急就章》中,颜师古注解道:“足后曰跟,亦谓之踵。”此句形象地描述了脚后跟与地面的关系,如同树木的根一般。

除了本义外,“跟”还有其他用法。例如,指物体底部或后部,如鞋跟;也指追随、随行,如在《醒世恒言》中的描述。它还有嫁人之意,在《红楼梦》等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。

“跟”字还有连词、介词等多种用法,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。

关于“跟”的小篆写法,如图所示。

总体而言,这两个字虽小,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。它们是汉字的缩影,记录着古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智慧的结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