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文言文
读书之路,岁月不负——
【典故溯源】古时,汉朝的刘向在《说苑·正谏》中,记录了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:吴王意欲征服荆国,对周围人声称若有敢进谏者死。一位机敏的少孺子用他独特的方式提醒了吴王,他用“蝉、螳螂、黄雀”间的关联作为警醒,从而化解了一场可能因短视和急进而造成的兵戎之灾。《韩诗外传》同样记载了孙叔敖以此理劝说楚庄王放下即将开战的打算。
【寓意解读】故事中的螳螂捕蝉,却不知黄雀在侧,形象地展示了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危险的行为。吴王在听取了少孺子的建议后,取消了伐荆的计划。这告诉我们,要深思熟虑,全面看待问题,避免因小失大。无论是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”,还是“螳螂伺蝉黄雀伺蝉”,都在告诫人们应看得远一些,权衡好眼前和长远的利益。
【文墨演绎】清代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‧槐西杂志四》引述此典故,还联想到一种观点,这恰如有隐约暗示某些人在欲望与行动之间丧失警惕,可能遭遇不测的警告。其他诗人如刘知已、杨万里、黄庭坚、萧绎等也运用这一主题在诗中加以表达。
诸如“螳螂劲斧”、“螗斧”、“黄雀伺蝉”等词语,被历代文人墨客用来形容那些只顾眼前、忽视后患的行为。它们不仅是警示之语,也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经典意象。
与您共赏